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期刊论文 > 内科学 >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
编号:10204056
婴儿心脏停搏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成功(一例报告)
http://www.100md.com 体外循环杂志 2002年第1期第4卷
     250022 济南军区106医院心脏外科 济南军区心脏外科研究中心 陈萍;张镜方;章晓华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摘要:

    院于2001年7月23日为救治一例先天性心脏病院于2001年7月23日为救治一例先天性心脏病、心脏 停搏病儿,实施急诊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。现报告如下。

    临床资料:患儿男性,出生6个月,体重6kg,诊断:先天性心脏病、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、肺动脉高压。因气急、发绀、心衰,在外院抢救5天无效,于2001年7月19日17时转入我院,鼻腔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,心血管正性肌力药物支持,同时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降低肺动脉压,血压维持尚平稳(60~94mmHg(1mmHg=0133kPa)),血气分析结果不稳定,动脉血氧分压时高时低(60~250mmHg),呼酸代酸交替出现,心率不稳定 (93~170·min-1),23日18时突然出现心率减慢,血压下降,随即出现室颤,经胸外心脏按压,心跳恢复,心率52 ~72·min-1,血压40~50mmHg,30分钟后心脏再次室颤,再经胸外心脏按压,心脏虽恢复,但心率慢,血压测不到,反复静注正性肌力药物,效果不显。故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下,准备实施急诊体外循环手术。19时30分进手术室,紧急开胸,胸内心脏挤压,主动脉插管,上腔插管,立即建立体外循环,然后插下腔和左房引流管。术者先结扎PDA,然后缝合ASD,VSD 补片修复。体外循环首次预充:复方氯化钠400ml,全血200ml,白蛋白10g(50ml),20%甘露 醇30ml,5%NaHCO3 50ml,甲基强地松龙80mg,抑酞酶50万KIU。转流中采用高流量灌注 (120~200ml·kg-1·min-1),调整血气至正常值,追加甘露醇两次(60ml),应用传统正压超滤,液平面不足时,追加库血(150ml),术中超滤液体1000ml,超滤前HCT15%,停转流时HCT30%。转流开始时患儿双侧瞳孔散大至边缘,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微弱。转流30分瞳孔明显缩小,转流50分瞳孔回缩至正常水平。转流60分一次脱机成功。患儿术后2小时清醒 ,血流动力学稳定,康复顺利,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。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讨论:传统观念认为,常温下心搏骤停的“安全时间”为5分钟,超过此时限心肺功能虽可 恢复,但大脑功能则可能部分或全部受到损害〔1〕。本例患儿低血压至转流开始1小时45分,两次心脏停搏时间31分,术后康复顺利,无并发症发生,笔者体会,主要得益于一 下几个方面的条件。

    1.持续有效的循环支持:常规心脏按压时,血压至少应达60mmHg以上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心 、脑、肾灌注,无血流时间不宜超过6分钟,否则将影响心脑肾功能〔1〕。本例患儿虽然心脏停搏、低血压时间较长,而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,保持了重要脏器的不间断血流,是手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。

    2.确切有效的氧供:在心肺复苏过程中,有条件时紧急气管插管,给予机械通气,对提高复苏成功率致关重要。由于机械通气供氧确切有效,避免了其他通气方法可能引起的氧供不 足。在本例患儿的心肺复苏过程中,不间断的机械通气,避免了器官组织的缺氧损害,为急诊手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。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.急诊体外循环是手术抢救成功的关键: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,为那些常规 复苏抢救无效的病人,提供了又一次生存的机会〔1-2〕。本例患儿由于心脏停搏及低血压时间较长,加之在搬运及准备手术的过程中,心脏按压的频率受到一定影响,导致在体外循环转流前瞳孔的变化。通常认为,瞳孔散大并固定,表明脑损害已达到脑死亡阶段,已无继续抢救的价值。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纠治,是挽救该患儿生命的唯一机会。转流中采用高流量灌注,以偿还停搏、低血压期间的氧债。应用白蛋白、甘露醇、超滤器治疗脑水肿,避免或减轻脑损害是该例患儿救治成功的关键。

    本例婴儿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救治心脏停搏成功,对文献报道的“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搏骤停 的条件”有了突破〔2〕,为抢救婴儿心脏停搏复苏困难者积累了经验,也为其他心脏病患者、术前难治性的心肺功能衰竭和心肺复苏困难者,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救治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。

    参考文献

    1.刘建林,李兆志,黄庆恒.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.中华胸心 外科杂志,1996,12:67.

    2.王一镗.心肺脑复苏进展.中国急救医学,1991,11:28., http://www.100md.com